避风塘奶茶店简介?

淘菜谱 2023-09-24 16:21 编辑:admin 94阅读

首先向我们走来的是百度百科官方词条:

知乎上,有香港地区同胞和部分大陆同胞吵起来,原因是在香港,有避风塘炒蟹,有避风塘餐厅,完了避风塘对他们来说就是在每个港口,都有一个渔船躲避台风的场所,而这种地方,基本上都会开一个吃饭的店,对香港的朋友来说,对避风塘的反应主要是:这是个吃饭的地方。

和他们的观点不一致的大陆同胞:

对我们来说,就是喝奶茶的啊!对我们来说,避风塘的标配是:

4平米足以,

各种奶茶品种齐全,

当然其实主要是各种粉末兑水

一个台子把室内和室外分开,

室内坐个老板

室外一个小台子x几个小凳子,

排队等候的“小学生”们......

可不是吗?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我发现,“避风塘”这三个字,不是一点点的乱。

首先,为什么香港人都只知道避风塘餐饮,而不闻避风塘奶茶呢?

早年要说最最最最最“正版”的避风塘呢,应该是上海避风塘美食有限公司。事情是这样的,他们家是1998年9月15日由叶先生成立的,做的是港式餐饮,注意,是餐饮,其实就是主要是吃饭。

之所以说最正宗,是因为他们注册了个商标,

然后在2010年的商标官司战,他们赢了,当时的新闻标题是这样的:

官司苦打10年, 避风塘终判知名服务特有名称

我瞎了眼地了解了一下,这个知名服务特有名称呢,就是说避风塘这三个字只能这家公司用。

据说当时赢了,生意好的不行。

插一句,注册的虽然是上面这个商标,但是上海地区的民众们好像看到的应该是这样的标识:

(真丑)

这事当然没完,官司反正2014年还在打,2014年中国法院10大知识产权案件他们家榜上有名。

行政判决书我真的是看得要瞎了,反正最后“避风塘”三个字被判成了通用名称,就是说呢,避风塘可以是地名,是风味料理的一种,凭啥就你们一家能用。

所以除了这家避风塘,现在在上海及沿海一带还有很多其他避风塘,都是做餐饮的,具体什么餐饮我也不知道,因为我是湖南人,对我来说,我只知道避风塘奶茶......

所以下面进入避风塘奶茶板块。

我在朋友圈问“你知道避风塘吗?你知道的避风塘是吃饭的还是喝奶茶的?”

三个小时得到了10个答案10“奶茶”1“糕点”,没错,我果然是内陆人。朋友圈的朋友和我知道的应该是同一个避风塘:

啊,作为文盲的我差点真的瞎了。

拥有这个商标的这家公司叫:

上海避风塘茶楼有限公司。(下文简称茶楼)

我们刚刚说的那家叫:

上海避风塘美食有限公司。(下文简称美食)

我纠结了很久这是不是一家公司,也不知道怎么搜到的下面这两张图了。

然后得出了一个判断:不是。

上面从资产上来看,我有点理解上面那个告了蛮多人怎么不就没告到下面这个来的原因了。一个0的贫富差距呢。果然只是重视旗鼓相当的对手吧。

不过呢,对于我们内陆的朋友而言,避风塘奶茶比避风塘餐饮要有名的多啦,这样可不可以理解成为潜力也大得多?

这个奶茶品牌真的很混乱,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大部分我们看到的避风塘奶茶并不是正规的连锁店。

我特意问了一下我今天去的那家避风塘,对,你们应该发现了一个BUG,这家避风塘除了卖奶茶,还有手抓饼和粽子(粽子好像也有一个品牌名,没注意记住),其实还有关东煮和烤肠......

老板非常紧张地看着我。

“老板,你们是加盟的避风塘吗?”

“你干嘛?”

......

“你们门口这个商标其实是直接在网上找的图下载的吧?”

“呃呃我想问的就是你们和其他的避风塘有什么关系吗?”

“没有。”

“这样啊......”

场面混乱,我果然不适合做记者。

简单来说呢,这家避风塘和全中国的沙县小吃、兰州拉面、大台北奶茶......一样,看似连锁,其实毛关系没有。

至于商标的滥用的。

一来是因为开店的老板没什么文化,或者说他们也不CARE,比如我今天到访的这家,老板表示是上一个老板直接转让给他的,店名什么的他没操啥心。我恍然大悟,就说之前不是一家夫妇在经营吗......

来往的客人也基本上不在意这些“细节”,所以一家又一家品牌成本低下的“避风塘奶茶店”就诞生了,类似的绝味啦、周黑鸭啦好像也不少。

这种在产权意识缺乏地区借助大品牌的信任度开的小店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非常不靠谱的,适时出现一个强劲的正牌竞争对手就会迅速倒闭,不过贵校地处郊区,商家稀缺......这种店反正也不是用来挣大钱的,就这么开一个是一个吧......

二来品牌本身监管不够严厉。这家公司好像一个官司都不打诶,侵权就要告啊......

感觉跑远了,最后说一个我觉得视觉上来说蛮洋气的避风塘:

喜引力避风塘

加了喜引力三个字,别以为我就认不出你是避风塘了。

这家是个郑州的公司挂着香港出身的背景运营的连锁奶茶店,感觉在视觉设计上下的功夫比前两者多得多。

其实之前听说走日本简约风的名创优品出身深圳第一个反应是嫌弃,明明是中国制造何必借助日本噱头,被说是低配版MUJI。

后来发现这个品牌在各方面都有下功夫建设自己(比如又一次看到名创优品和Halo Kitty合作除了好多粉红粉红的东西),自己开始肯定这个品牌的一些东西。

才觉得,其实每一个品牌在经营过程中都有做的不好的地方,抄袭也好,伪包装、做了很垃圾的营销,最糟糕的是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有质的缺陷,总之就是失败的表现,都是可以改的。

消费者呢,是很现实的生物,只接受你美好的一面,你做的不好,他们就会骂,可是你做的好的时候,他们也一点也不会吝啬自己的赞美。你给他们带来的各种回忆——好的不好的——也会被记录在每个人的心里,这是激励每个品牌成长的最大动力了吧。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O_kPRcaZ90TwrZK_-7elEQ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