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的年夜饭有什么讲究吗?尤其是一些小城市

淘菜谱 2022-06-02 19:44 编辑:朱儿 292阅读

莆田的年夜饭:焖豆腐、卤面是必备。在莆田,春节年夜饭第一道菜就是焖豆腐,对这道莆田特色美食情有独钟一无二。做焖豆腐要先将盐卤豆腐捏成泥。配料主要是包莱、芹莱、香菇、葱、胡萝卜、等切细,适量植物油、酱油盐、碾碎的炸华生米、瘦猪肉、蛏、虾肉、海蛎干贝等。烹饪时全先油炒,然后将豆腐泥拌和,加入骨头高汤,等汤沸调好咸淡,加上打匀鸡蛋,加盖文火焖30分钟左右,上盆时撒些碾碎华生米、葱即可。卤面:关键在于面筋、高汤和配料上。配料有瘦肉香茹、虾干、干贝、牡蛎、蛏、韭莱等。把面条在文火中慢慢炖,让高汤和配料的味道渗透面条里面。

春节即将到来,你家年夜饭的头牌菜是什么?

您好谢邀!

春节即将到来,年夜饭是每家每户少不掉的重头戏。四大碗八大盆一应俱全。

我家年夜饭的主打菜是我妈妈教我做的狮子头和四鲜烤麸,倒不是因为特别好吃,而是因为对母亲的感恩怀念。每当家人吃到这个红烧狮子头和烤麸时,我就会告诉孩子们做这两道菜的工序、要领,如果掌握不得法,肉圆要老,烤麸会酸,因为做这两道菜的准备工作挺麻烦的,马虎一点就不好吃,让他们传承外婆的手艺,不要忘记她老人家,要懂得感恩。

谢谢!祝您生活愉快!

福建人过春节时有哪些有特色的民俗和美食?

福建看地方,不同地方风俗和饮食都相差太远,如龙岩客家人饮食清淡但味爱偏盐多,喜吃烫食和米饭。风俗习惯特别注重礼上往来和敬老爱幼。

1、正月初一

过去正月初一晨起时分,各家敞开大门,焚香鸣炮,喜迎新年。

福州人正月初一的早餐必吃太平面(线面、鸡肉、鸭蛋,取福州话谐音,如“鸡”音似“系、羁”,鸭蛋音似“压浪”),以祝一年中福寿绵长,太平如意。正月初一这天不煮新饭,也不吃稀饭,比较普遍的是吃“隔年饭”(岁饭,平时也叫做“炊甑饭”),在新年吃“隔年饭”是讨个“年年有余”的吉利。

2、正月初二

正月初二,在福州民俗里,这一天是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的日子,夫婿也要同行。回娘家时,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此日又称“迎婿日”。

俗话说“一个姑爷半个儿”,女婿吃过饭要陪老人聊聊天,听听岳父母的教诲,并且主动邀请二老的兄弟姐妹到自己家里做客,然后再告辞回家。

3、正月初三

正月初三,过去福州人人外出访亲拜友,互贺新年。早上外出,逢人第一句都要说“恭喜”、“发财”、“平安”等吉利话,对方也报以相应“平安,齐发”等。凡亲友来贺者,除招待茶、烟、瓜子之外,另款待以点心。小辈要向长辈拜年,长辈则给以“拜年钱”、桔子或糖果。福州童谣:“拜年拜年,掏桔分钱”。

4、正月初四

到了正月初四这一天,民间习俗有守在家里不出门迎“灶神”回民间的说法,灶神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司饮食之神,也称灶王爷。

在腊月廿三这天,人们恭送灶王爷回天庭汇报工作,因此有了祭灶。正月初四,灶王爷汇报完工作,又要重新回到人间,继续监察人间的善恶,因此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中,准备好供品,并焚香、点烛、燃放鞭炮恭迎灶王爷回来。尽管民俗很多说法没有依据,但这些习俗本身承载了人们祈福避祸的美好愿望。

5、正月初五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是民间传说中财神的生日,所以最重要的活动就是迎财神。

按照习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正月初一起就关张了,而正月初五恰逢财神生日,家家又都重新开张,因此求财是这一天的重要主题。

6、正月初六

初五刚把财神迎进门,初六就要送走穷神。送穷神这一天,要在家里面进行大扫除,扫出来的垃圾,还有没用的破衣服等等要全部扔掉。正月初六“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其意是祭送穷鬼、穷神。诗人姚合写有诗《晦日送穷三首》,其中第一首云:“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7、正月初七

正月初七日,是人的生日(据传说,正月初一为鸡,初二为狗,初三为猪,初四为羊,五为牛,六为马,七为人)。古称“人胜节”,一般吃太平面,也吃取七种菜(菠菜、芹菜、葱蒜、韭菜、芥菜、荠菜、白菜等。其中,芹菜和葱寓意聪明,蒜寓意精于算计,芥菜令人长寿)加米粉制成羹,叫做“七宝羹”,晚上也吃年糕,人们在这一天以拜斗的形式为家人祈福平安。

8、正月初八

福州熟语:“元宵但看初八灯”。按照福州习俗,从初八开始是送灯的日子。正月期间,福州民间有送灯的习俗,对出嫁之女,娘家每年例必送灯,因福州方“灯”与“丁”谐音,取添丁之意。

旧时,初八前后,乡村路上大街小巷都能看到亲家舅扛着蔗,蔗上挂花灯往姐姐婆家送灯的情景。送灯是很有讲究的,第一年送“观音送子”灯,第二年如未生育,则送“天赐麟儿”灯、“孩子坐盆”灯,第三、四年如再未生养,便送“桔”灯,寓为“焦急”之意。生育后可送“状元骑马”灯、“天赐麒麟”灯等,直送到外甥16周岁为止。

9、正月十一

正月十一新春家祭,是为“上采(纸)”,各家备牲醴在祖先前供奉。过去在福州市区及其周边乡村的人们十分重视这个环节,“上采(纸)”日当夜,家家户户开始张灯,一般元宵灯展会也在此夜正式亮灯,一直持续到元宵之夜,所以,娘家人务必要在此日前将送花灯到婿家。

10、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亦谓上元佳节,又有中国狂欢节、情人节之称。元宵节是新一年中的头次月圆的节日,以前福州元宵节,不仅灯市辉煌,还有摆设鳌山,举办赛神会。“春灯绝胜百花芳,元夕纷华盛福唐;银烛烧空排丽景,鳌山耸处现祥光”,此诗描绘昔日闽都灯市和鳌山的盛景。

福建各地的美食

厦门

血蚶

与血蚶的壳相同,年夜饭留下的垃圾也不能随便清理。吃完的垃圾不可以向着门口方向扫,要往家里面扫,扫成一堆以后,不能拿到外面去倒。这象征着家中的财富,在来年不会外流。厦门话中的“剩”与“春”谐音,这样就有了迎春的意思。

红龟粿

红龟粿是食品与生活中的吉祥物,走亲访友它常被选为礼品。人们在互赠红龟粿分享喜庆,增进情谊,同时也见证红龟粿的历史沧桑。

全鱼

因为“鱼”与“余”同音,人们把年年有“余”的希望寄托在年年有“鱼”上,所以过年吃鱼图个喜庆吉祥。

福 州

福州有句老话:“好囝不赚卅暝晡(意思是:好孩子不赚大年三十晚上的钱)”。即使远行经商、打工的福州人,在除夕前一定会返家过年,合家团圆,吃顿团圆饭。

太平燕

在福州年夜饭里,有几道菜是更是必不可少的,“无燕不成宴,无燕不成年。”这说的就是“太平燕”。据传,明嘉靖年间,闽北山区与江西接壤的浦城县有位告老还乡的御史大人,吃腻了山珍海味,家中厨师便创了一道新点心,将猪肉泥掺些番薯粉,擀成纸片般薄,切成三寸见方的小块,包上肉馅,煮熟后配以高汤。后来,这手艺逐渐传开并流入福州,成了福州家喻户晓的“太平燕”。

春卷

福州春卷,历史悠久,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有趣的民间故事:相传宋朝年间,有一个书生名叫陈皓,年方十八,才貌出众。他有一个非常聪明、贤惠、漂亮的妻子,叫阿玉。为了让相公吃得好,阿玉用米磨成粉,制成皮,包上肉和菜,加上佐料作为馅,然后用油一炸,一股香气扑鼻而来。

不久,陈皓进京赶考,得中头名状元。红榜一出,他高兴得把自己带来的干粮送给考官先生品尝。先生一吃,赞不绝口,顿时写诗作文,并称这干粮为“春卷”。从此,福州春卷名声大振,后来竟成了地方官吏向皇帝进贡的上等礼品。

芋泥

芋泥也叫芋茸,是福建省闽菜中的汉族传统甜食之一,以芋头煮熟捣烂加红枣、樱桃、瓜子仁、冬瓜糖、白糖、桂花和熟猪油等辅料制成。福建东部沿海地区有做芋泥的习俗,芋泥常作为福州宴席上的压轴甜点推出。

泉 州

海蛎

海蛎于泉州人来讲,就像东北人饭桌上的酸菜,四川人饭桌上的辣子,普通,日常,却不可缺少。

蒸鱼

泉州的年饭必须上一条全鱼,而且这全鱼还不能全吃掉,以表达年年有鱼(余)的寄托。鱼的谐音“余”不仅仅代着盈余,也象征着降妖除鬼。而且泉州人喜欢用清蒸的煮法,可以保留鱼的原汁原味。

梭子蟹

泉州人爱吃蟹,所以年夜饭餐桌上必然有一道蟹。蟹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还有有“和谐”的寓意,所以泉州过年必备蟹。

漳 州

漳州除夕宴席上的佳肴,数字要吉祥,一般是十二样,而每道莱都要有好的涵义。如鱼象征生活富余,鸡寓意金银相挨(谐音),鸭是金银相叠(音塔),猪肝表示官运亨通,豆腐说会发家致富,韭菜是“韭菜春”,长久幸福。

即使是最普通的新鲜菠菜、芥菜、或“厚皮菜”,也叫做“长年菜”,不许切断,撕成一条条,烫熟了,囫囵吃,可长命百岁,也含有不忘本之意。

“韭菜春,年年春”

“吃白匹,富咧咧”

“白匹”就是闽南话肥肉的意思,现在已改成瘦肉。

“吃金丸,中状元”

“金丸”其实是一种年糕,由面、鸡蛋、三层肉等料,经发酵,在窝蒸出来的,非常好吃。

莆 田

焖豆腐

在莆田,春节最不能缺少的是焖豆腐,这是年夜饭开席的第一道菜。豆腐营养丰富,莆田人爱吃焖豆腐,特别是离乡的游子,回乡时对这道莆田特色美食更是情有独钟。

莆田卤面

莆田卤面,也是莆田人年夜饭上必备的主食之一。莆田卤面的关键,在于面筋、熬高汤和配料上。打出来的面要韧性,下锅后不易糊掉。熬高汤也是重要的程序,挑选猪骨头里最好的骨段,熬出来的高汤白花花的、香喷喷的。配料上,瘦肉、香菇、虾干、干贝、牡蛎、蛏、韭菜是必备的。

卤面之所以叫卤面,因为它是在文火中慢慢炖出来的,让高汤和配料的味道渗透到面条里面,这样的话,出来的面才有味道。

兴化炒米粉

兴化炒米粉,也是莆田人年夜饭上的一道常见菜。“四角四角方,稻草捆腰间……”这首谜语童谣曾是几代莆田人的美食记忆,它的谜底就是“兴化米粉”。兴化米粉是莆田十大城市名片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宋代,2009年1月,荔城区兴化米粉获批列入莆田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荔枝肉

莆田因盛产荔枝而别名“荔城”,年夜饭的餐桌上几乎家家户户都能吃到兴化荔枝肉。

龙 岩

在龙岩市,生活着两支民系。新罗区和漳平市的龙岩人,讲着闽南话,和闽南地区的人们,共享河洛文化;其余五县,生活着客家人,与海内外客家人同俗同语。

梅菜扣肉

永定的梅菜扣肉,配以“闽西八大干”之一的永定菜干,是年夜饭必备的一道蒸菜。

白斩鸡

两种文化,共处一地,让龙岩人的年夜饭桌上,异彩纷呈。长汀人爱吃白斩鸡,香脆爽嫩。

灵芝鸡汤

武平人喜喝灵芝鸡汤,有一股淡淡的香甜味。

米冻

最有趣的是连城人,大年初一,或新春早晨,首先要煮食米冻,兆头语曰:冻冻喜。

三 明

三明是座典型的移民城市,各地人齐聚这片沃土,所以过年的习俗也是五花八门,精彩纷呈。

宁化鱼生

三明的“鱼生”,用的只是普通的草鱼,但美味不逊色昂贵的三文鱼。鱼生又名生鱼片,是宁化传统名菜,横切成薄片,洒上麻油,再蘸酱油、芥辣即可食用。鱼生鲜脆爽,是很好的下酒名菜。

红菇炖鸡汤

说起年夜饭,作为重要作料和佳肴的“红菇”绝对少不了,三明红菇很有名,无法人工栽培的红菇也很珍贵。上了年纪的三明人,年夜饭喜爱用红菇煲鸡汤,其味鲜美,也可药用,有解毒、滋补功效。

八宝饭

八宝饭是既精致又能饱腹的一道菜肴,绝对比白米饭精致好吃。由耨米、核桃、葡萄干、红枣、桂圆、薏米、白糖、猪汕等原料烹制而成。有甜和咸两种,咸的是街头巷尾的寻常小吃,甜的却是酒席上必备的压轴点心。

板鸭

年夜饭桌子上怎么少得了既有嚼劲,又香味扑鼻的沙县板鸭呢?根据三明各地不同的口味,著名的沙县郑湖板鸭,已被制成原味板鸭、香鸭、冰茶鸭、麻辣板鸭、咸鲜板鸭等5种,买回去后依个人口味再烹煮,高蛋白又低脂肪。

南 平

南平一桌年夜饭,一般有16道或18道菜,这是根据闽北人的习惯而设,“16”意指“要顺”,“18”就是“要发”。十几道菜式中,年糕、太平燕、汤圆、鱼等这些好彩头的传统菜肴不可或缺。

泥鳅熬豆腐

糯米红酒

在闽北农家,每年都会自家酿糯米红酒,且山乡特色更为明显。

闽北冬季湿冷,故而辣味美食早已流传。而年夜饭桌上,几道经典的辣味菜肴,不但讨彩头,更是有驱寒良效。

岚谷熏鹅

武夷山岚谷熏鹅,鲜美奇辣,醇厚缠绵,堪称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