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武汉玩食分子料理倒闭了吗?
估计是生意不好,没人愿意花大价钱尝试,所以倒闭了吧,这个和生意有非常大的关系!
二、武汉浣花海棠在哪里武汉浣花海棠怎么样
武汉浣花海棠拥有非常高的知名度,也是汉口地区较为好的综合餐饮店,这里的自助顷模散餐唯美价廉,各种水上娱乐项目和设施都是超级一流的存在,下面给大家分享武汉浣花海棠地址以及评价一览。
武汉气候变幻无常,这个是很多人切身体会,夏天足以让你绝望,感觉深陷熔炉一般,冬季寒风刺骨,宛似人间地狱。
寻她给的定位到了地方,名字倒是雅致。天色已黑,门前一棵圣诞树沐浴在柔和的光线下,门内是暖黄色的灯火,在这一片黄昏暮色中显得格外温暖。
进了大堂那一瞬,仿佛直接从冬天穿越进了暖融融的春色里。店里的暖气柔和地拥抱住人的全身,迅速化开了从外面带进来的一身寒风。
原木色的桌椅和书架之间,穿梭着全是花团锦簇。女歌手在银幕上曼声歌唱,吊兰与常青藤张开肥厚的叶片,吐出淡淡的清香。
“这里的确是春天吧。”友人笑吟吟地从楼梯上走下来,这时我才注意到,左边还有个隐蔽的阶梯。通往哪里?是她走下来的包间,却又不是普通的包间。
悬空在大厅左边的吧台上的,是一个玻璃墙壁的小房子。像是个吊挂的小小温室,从顶上垂下黄色的迎春花与绿色的藤萝,还有团团的绣球遥相对望。
噱头已经抛够了,但光只有噱头是撑不住场面的。一出好戏需要绝妙的剧本和完美的演绎,餐厅也是如此,我想,它将环境做得如此精致而富有情调,应该是吃分子料理一类创意菜的吧——重点是,这类菜还一向是出了名的好看不码芹好吃。
“那你可猜不出来。”友人引我上楼入座,笑得狡猾至极。“第一次来这里的人绝对想不到,这里主打的是什么菜系。”
第一道菜很快上来了。黑色的盘子以切细的芹菜茎打底,上面铺着莹白饱满的虾仁,最后撒上一小把腰果。看起来极其清淡,或者是江浙一带的风味?
当然不是,夹了一个虾仁入口。立刻有一丝丝意想不到的咸辣抓住了舌尖,非常熟悉,似乎和前天吃的火锅同源,又好像是上周尝过的串串滋味。当真不可貌相,谁晓得这洁白的虾仁里,竟然渗透了那样重的滋味呢?不过,我喜欢。
第二道菜上来,我差不多也能确定了。除了因为常年潮湿而喜食重油重辣的川蜀,还有哪里的菜系会一端上来就大摇大摆地铺散开满桌的红油辣子雀氏香气呢?
本来以为是一大盆毛血旺,用筷子翻开上面碧绿的香菜叶才晓得,这是一大锅滑鳝丝。
鳝鱼去骨片成两片,腌得柔软滑嫩,再将花椒胡椒辣椒红油都经一遍。河鲜的腥气早去了个干净,徒留一口鲜掉牙的胶原蛋白,嗯,很下饭。
既然知道是川菜了,四川特色的烧烤就少不得要来一份了。临时和厨房烤串的师父添了菜单,很快也送了上来。五花肉,掌中宝,小香肠,豆角,土豆一个都不能少~
小土豆外脆里粉,配着调料非常入味。豆角和五花肉则是烤到略干,多余的油花已经被赶了出去,吃起来香而不腻。
掌中宝个头很大,嘎嘣脆。小香肠和在火锅里吃起来口感不一样,偏甜的口感很勾人,整体也更有嚼劲。
但这一道菜上来时我却又有些看不明白了,据说是店里独具特色的菜品,名字叫素鲍。
从名字上看应该是用某些素食材料做成的类似鲍鱼的口感。夹一片尝尝,Q弹而略带韧性,蘸着配套的酱汁吃更有鲍鱼香味。
是什么材料做的?容我先卖个关子。
接着上来的这道凉菜,大概可以入选我这次最爱的菜品之一了。
看着只是普普通通的乳青瓜,甚至刚上来的时候直接被我冷落了。还是友人撺掇着,非要我尝尝才吃了一口。
有了这一口,就停不下来了。
嫩嫩的青瓜切了小段,中间挖空了一节,注入微甜的牛油果奶昔,再撒上一小把蟹籽。
有些偏日式风格的凉菜,吃到口里也是日料那样的清爽简单,牛油果与青瓜清新的气息像是拂面的春风,将原本吃得有些咸辣舌头和肠胃安抚。
还是头一次吃川菜吃得这样温柔,没有裹了一身从里到外的辣油味。也是头一次坐在这样精致而充满春天气息的包间里,从玻璃墙里向外看,花团锦簇。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吃的是川菜,但店里新派的做法是配酒。
有度数低口味微甜的果酒,也有专为配牛羊肉的干红。他们认为并不是只有吃牛排或者撸串的时候才能喝酒,只要搭配得当,青梅酒,米酒,气泡酒都能配菜。
店里也备了各种各样的酒水,以及做工精湛的酒杯,什么风格的都有,任君选择。
当然,也有像我们这也喜欢放到饭后才喝的。
气泡酒最甜,清凉的一口下去,只有喉咙那里会有些发热。和冰粉一样,最解辣椒滋味。
青梅酒的甜度次之,梅子的酸香味渗入酒中,格外清新适口。让人想到夏秋之交时果实累累的梅树,又想到那些青涩又甜美的青春。
米酒味道最为浅淡,其实我们的顺序错了。应当从米酒开始品味,由浅入深,这才能最好地感受到每种酒的滋味。
调酒的小哥略带惋惜地告诉我们,据说这位精致boy已经获得了国家级三级调酒师资格证,难怪一讲起酒来眉飞色舞,而调酒的姿势也是别有气质呢。
可惜,他不愿入镜,只有到店才能欣赏到了。
三、对于“分子美食”,你又了解多少呢?(1)
分子美食又称为分子料理,是上个世纪在欧美地区出现的一个厨艺概念。这是一个在全球风头正劲的厨艺概念,最早由塞斯和匈牙利物理学家尼古拉斯·库尔特于1988年提出。一门新奇的学科——“分子美食学”应运而生,进入大众的视野。“分子美食学”是一门通过研究食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来改变它们口感和味道的学科。最主要的是利用物理的理论,通过加压、磁共振造影、低温、乳化等技术将食物的分子结构分解,再进扮链行重组,使食物的营养达到极致状态,以满足人体一天所需的营养摄入量。
分子食物又称为分子美食、分子料理,被人们称为未来食物、人造美食。也就是从分子的角度制造出无限多的食物,不再受地理、气候、产量等因素的局限。它与传统的料理不同,它打破了食材的原貌,比如把食材用科学仪器打成糊或粉末来重新搭配和塑形,做成别的形状或制造出各种奇特形状的食物来欺骗观者的眼睛。它可以让马铃薯以泡沫状出现,让荔枝变成鱼子酱状,并具有鱼子酱的口感,荔枝的味道。分子美食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分子料理在摆盘中所强调得就是精致美丽,厨师根据材料的味道颜色来制造一场视觉上的冲击,将视觉,口感和营养相结合。试想一下厅粗孙,桌子上各式各样得菜,如鸡鸭鱼肉,都变成了一粒粒的小丸子,各种各样的蔬菜水果也都变成烟雾气泡。分子美食学,这是一种超越了我们的认知和想象,可以让食物不再单单只是食物,而是成为视觉、味觉、甚至触觉的新感官刺激的烹调概念,其外表可以欺骗食客们的视觉,然而吃下去确别有一番风味。这就是尝非所视的体验感。
中国素有“烹饪王国”的美誉,分子料理如何与中国本土的食材融合已经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如何使烹饪更具艺术性?如何把传统饮食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如何与时俱进,发掘美食的无限可能?
在中国,最先将分子料理与中餐结合的使香港的厨师Alvin Leung梁经伦。它经营的餐厅里,分子料理与中餐结合的典范之一就是“分子小笼包”。在客人在他餐厅中点了“小笼包”这道小吃时,因为大家怎么都没有找到自己传统意识上的小笼包,都以为是服务员端错菜了。最后,在吃下了搪瓷勺子里的球状物(即分子料理中常见的“胶囊”),发现里面的汁水全是小笼包的味道之后,才不得不佩服这家餐厅厨师技艺的高超。随后,分子料理已经不知不觉的走进并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第一期“分子美食”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啦!稍微剧透一下,下期讲解在我们的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分子美食。如果大家关于“分子美食”有什么想要了解的可以在评论区里告诉我。也欢迎大家多多在评论区里指正纠错。
期待大家的评论和关注。(比心)
参考文献:[1]林娟,杨淘.当分子料理遇到中餐[J].食品界凳陆,2016(06):81-82.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