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点心大全(中国古典点心)

淘菜谱 2023-01-17 15:20 编辑:admin 290阅读

1. 中国古典点心

碧粳粥、糖蒸酥酪、桂花糖蒸栗粉糕、如意糕、合欢汤、吉祥果、

珍珠翡翠汤圆、莲叶羹、梅花香饼、香薷饮、玫瑰酥、七巧点心、花开富贵

翡翠芹香虾饺皇 、招积鲍鱼盏、水晶冬瓜饺

2. 古代中式点心

蛋黄酥:皮:富强粉500g 猪油200 g水220g和匀即可。附膜松弛30分钟以上

酥:猪油300g 低粉600g

皮15 g 酥15 g 豆沙(白莲蓉)20 g 鸭蛋黄泥10--12g。

1.现准备鸭蛋黄泥:将腌好的咸鸭蛋黄,用烤箱180/180度烤10分钟。再用均质机将其打成末状。没有均质机可用其它打磨机代替。但是一定要磨细才好吃。

2.将豆沙把鸭蛋黄泥包成团状备用,注意蛋黄不要包漏了。

3.皮把酥包好后擀开10厘米左右卷起来,再擀成15厘米左右再卷起来。用保鲜膜盖好松弛20分钟。

4.把皮擀成圆型将备用的豆沙(里面为蛋黄)

包好,接头向下放在烤盘里。

5.表面刷鸡蛋黄两遍,放十颗黑芝麻。

6.入炉200/170度左右,15---18分钟。

3. 古典小点心

古代酥类点心制作工艺很多,蒸和烘烤是用的最多的方式。

其实,古代就已经存在烤炉了,古代的烤炉是用类似缸型的物体或者直接用泥土堆砌成一个大灶,里面放入大量的木炭,就成为烤炉啦!只不过只有大户人家和达官显贵才有烤炉。

4. 古代有名的点心

1、荷花酥

荷花酥是浙江杭州著名的传统小吃,同时也是宴席上常用的一种花式中点。“出淤泥而不染”是人们对荷花高雅洁丽品质的赞誉,用油酥面制成的荷花酥,形似荷花,酥层清晰,观之形美动人,食之酥松香甜,别有风味。在《舌尖上的中国3》的镜头下,一颗“荷花苞”从滚油里缓缓上升,浮出油面的那一刹那,荷花绽放,就如荷花仙子浮出水面般撩人心弦。

2、海棠酥

海棠酥,传统名点,造型美观大方,外酥内甜,松软滋润,是在安徽传统糕点基础上的创新。取部分面粉和部分猪油加水,揉成水油面团。将剩下的面粉和猪油擦成干油酥。再将水油面包入油酥,用花模切成圆形酥皮,包入莲茸馅做成海棠酥生坯,入温油锅炸熟。将白糖用食用红色素染红,点缀在海棠酥中间。出锅后的海棠酥外酥内甜,松软滋润,颇有一番滋味。

3、玫瑰酥

大家通常对于用玫瑰做的甜点,大多数第一反应都是鲜花饼。其实玫瑰酥也是,不过玫瑰酥其实算不上是古代糕点,它是在古代的蛋黄酥的基础上做了点改良,加入了玫瑰。以往的蛋黄酥外皮都是一层略厚的油酥皮,黄黄的,看起来有点油腻。而玫瑰酥的酥皮薄之余还带有层次感,仿佛就像玫瑰花般。用一小片玫瑰花瓣点缀,让玫瑰酥更加诱人。

4、菊花酥

菊花酥和上面三种花酥有点不一样,菊花酥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做成立体花朵,另外一种是扁平状的。它是由白面粉配以白糖、板油、青丝、红丝、冰糖、黄桂酱、核桃仁、熟猪油等作饼炸制而成。鲜美可口,嫩黄的外表让人舍不得咬开。

5. 中国特色的点心

一、结婚用的六种中式点心

1、老婆饼

是广东潮州地区的特色传统名点,口感酥软甜蜜,并且其名字和结婚的氛围也很搭。

2、喜字饼

喜字饼是重视婚礼中不可或缺的点心,因其“囍”字的美好寓意而成为结婚糕点的不二选择。

3、红豆饼

红豆属意相思,是纯洁爱情的象征。搭配结婚的主题也是很合适。

4、绿豆糕

绿豆糕是传统的中式点心,是中式宴会上经常出现的糕点,可以选择一些造型颜色适合结婚证主题的糕点。

5、凤梨酥

凤梨酥也是传统的中式糕点,其凤梨闽南话发音又称“旺来”,象征子孙旺旺来的意思。在婚礼中也广为应用,深受民众喜欢。

6、蛋黄酥

蛋黄酥是最近几年的流行糕点,颜值和味道俱佳,作为结婚的点心也是非常合适的。

二、西式结婚西式点心

1、结婚蛋糕

结婚蛋糕是所有点心中的主角,在西式婚礼中,新人一般都会选择两层以上的蛋糕,风格造型也是和整体婚礼搭配。

2、马卡龙

马卡龙也是西式婚礼中点心的一种,口感非常得甜,但是颜值非常高,是婚礼派对中经常出现的甜点。

3、水果塔

来自英国的舶来品,正宗英式下午茶点之一。各种各样的水果,形成缤纷的视觉效果。

4、纸杯蛋糕

经典的小蛋糕,蛋糕师会根据各自的创意制作各式各样的纸杯蛋糕。

5、翻糖饼干

属于高颜值甜点,制作起来非常考验技术。色彩上也是五彩缤纷,造型也尤其迷人。

6、布丁

布丁胜在瓶子好看,娇小可爱,同时也很好吃,是西式点心中深受宾客喜爱的甜品。

6. 中国式点心

点心和月饼两者是同类,既有相同之处也不同之处!点心和月饼差不多,都是面点,也都是有馅的面饼。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习俗,其中吃月饼就是中秋必备的一项活动。

月饼的形状圆又圆,又是合家分吃,所以它象征着团圆和睦,是在中秋节这一天的必食之品,但是点心就没有什么讲究,月饼是中国式点心的一种。

7. 中国古代好吃的点心

1、蜜饯

  宋时有“蜜煎局”,专门制作各种蜜煎糖煎。与今天的蜜饯差不多,都是用花啊果啊一类泡蜜或泡糖。宫中的多个雕花。

糖类

  2、糖类

  直接拿来做成吃食的也可以,可能会做出各种形状,给小孩子玩。或者加入芝麻、麝香、杨梅、荆芥等。熬稀一点就成膏,比如制成荔枝膏、杏仁膏、薄荷膏等。

  虽然蔗糖已经完全压倒其他糖类,但麦芽或其他粮食制作的胶牙饧还是可以在街头买到。

  也有用糖面来捏人的,捏出甲胄门神模样,谓之“果食将军”。

糕类

  3、糕类

  糖和米面可以制作不少东西,糕和团一般就是拿米粉来制。

  顾名思义,蜜糕则是用蜜来制,枣糕就是拿枣来制。但雪糕,并非我们今天吃的,而是形容洁白如雪。

  到了重阳节的时候,要吃重阳糕,糖面蒸成糕,很奇葩的是上面摆放猪肉、羊肉和鸭子肉丝作为摆设,插小彩旗。还要吃一种狮蛮栗糕,则是拿栗子泥加麝香、糖、蜜和匀,再加上各色的米粉捏成狮子形状。

  《事林广记》里的高丽栗糕:以栗子不计多少,阴干去壳,捣罗为面,三分之一加糯米粉和匀,以蜜水拌润,入甑烝熟食用。

  《吴氏中馈录》五香糕方:上白糯米和粳米二、六分,芡实乾一分,人参、白术、茯苓、砂仁总一分。磨极细,筛过,白砂糖滚汤拌匀,上甑。

团类

  4、团类

  煮的话就是汤圆,可以用豆沙、芝麻、金橘等做馅,也可以就加上山药和糖一起揉成无馅的元宵。《本心斋疏食谱》这样形容水团:秫粉包糖,香汤浴之。团团秫粉,点点蔗霜,浴以沉水,清甘且香。

  《吴氏中馈录》煮沙团方:砂糖入赤豆或绿豆煮成一团,外以生糯米粉裹,作大团。蒸或滚汤内煮,亦可。

  但也可以有别种制法,比如炸。“圆欢喜”,可能就是我们今天吃的炸麻团,或者麻球,或者煎堆,各地叫法不同。

粽子

  5、粽子

  那时可以叫角黍、粽子、裹蒸,看记载多数是干果和糖来制作,也不知道有没有咸粽子。

  《西湖老人繁胜录》记录当时临安人善于制作,可以做成诸般形状:角黍,天下惟有是都城将粽揍成楼阁、亭子、车儿诸般巧样。开铺货卖,多作劝酒,各为巧粽。

  《吴氏中馈录》粽子法:“用糯米淘净,夹枣、栗、柿干、银杏、赤豆,以茭叶或箬叶裹之。一法:以艾叶浸米裹,谓之艾香粽子。”

  胡三省注《资治通鉴》曰:“今之裹蒸,以餹和糯米,入香药、松子、胡桃仁等物,以竹箨裹而蒸之,大粗二指许,不劳四破也。”

酥饼

  6、酥饼

  用酥油,有些加了面粉制作的点心。有蜜酥、小蚫螺酥(形状如鲍鱼)、糖蜜酥皮烧饼。

  《吴氏中馈录》雪花酥:油下小锅化开,滤过,将炒面随手下,搅匀,不稀不稠,掇离火。洒白糖末,下在炒面内,搅匀,和成一处。上桉,捍开,切象眼块。

甜包子

  7、甜包子

  当时馒头和包子都是有馅的,区别只是皮有没有发酵和厚薄。有糖馅的,七宝馅的,豆沙馅的。还有一些做成祝寿或者节庆时候的寿桃或者龟的形状,可能也是甜的。

菜肴

  8、菜肴

  当时的肉冻也叫做姜豉,可能是讹字。有一种叫“蜜姜豉”的,其实就是类似今天用吉利丁制作的甜品,羊羹一类。

  糯米藕当时没有,灌藕却是有的,用的是蜜、麝香和粉调制成糊,灌入藕中,煮熟了切片吃。

8. 中国古典点心盘

磨粉机,磨浆机,和面机,辊(gun,音滚)压机,高速搅拌机,绞肉机;燃煤烘烤炉,电烤炉,微波炉,电炸锅,蒸汽加热设备;面点包装机……磨粉机,磨浆机,和面机,辊压机,高速搅拌机,绞肉机;燃煤烘烤炉,电烤炉,微波炉,电炸锅,蒸汽加热设备;面点包装机面点是中国烹饪的主要组成部分,素以历史悠久、制作精致、品类丰富、风味多样著称于世。

春秋战国时,谷物品已有麦、稻、菽、黍、稷、粟、大麻子等,并已有五谷、九谷、百谷之称。其中麦有大麦、小麦之分,黍、稷、稻也有许多品。

谷物加工技术已从杵臼、石磨盆、棒、碓等发展到石磨。

随着油料、调味的生产和青铜炊具的使用,当时出现了油炸、蒸制的面点。

类似炒盘的青铜炊具则可用以烤烙面点。看你是要多大的规模!祝你成功!

磨粉机,磨浆机,和面机,辊压机,高速搅拌机,绞肉机;燃煤烘烤炉,电烤炉,微波炉,电炸锅,蒸汽加热设备;面点包装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