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叫西葫芦控秧
一般病症和防治: 灰霉病 特征 该病主要危害花和果实。
被害花和果实初期呈水渍状,后逐渐软化,患病部位表面长满灰绿色霉状物。最终导致花和果实腐烂。后期患病部有时还长出黑色菌核。规律 病原为半知菌亚门葡萄孢菌。病原菌在病残体上越冬,也可在土壤中越冬,借气流传播。病菌喜高湿低温条件,最适温度在18-23℃,相对湿度在90%以上,弱光,适宜发病。保护地栽培,冬春连阴天多,气温低,再加上密度大,通风透光不良,湿度大,故发病较重。防治 (1)加强田间管理。将病残体清理干净,保持田间卫生,防治病菌扩散,控制温度。(2)浇水采用膜下暗灌或滴灌,夜间湿度应小于80%。当湿度大时,应采取措施降湿。(3)生产后期要及时清理老叶,增加通风透光,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加抗病能力。(4)药剂防治。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每隔6—7天喷1次,连喷2—3次。绵腐病 特征 主要表现为害果实,有时为害叶、茎及其他部位。果实发病初呈椭圆形、水浸状的暗绿色病斑。在空气干燥条件下,病斑稍凹陷,扩展不快,仅皮下果肉变腐,表面生白色霉层。高温多湿时,病斑迅速扩展,整个果实变褐、软腐,表面布满白色霉层,致使病瓜烂在田间。叶片受害,初生暗绿色、圆形成不规则形水浸状病斑,湿度大时软腐似开水烫过一样。规律 西葫芦绵腐病是由鞭毛菌亚门瓜果腐霉菌真菌侵染引起。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天,遇适宜条件萌发,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或直接长出芽管侵入寄主,后在病残体上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侵害果实,最后在病组织里形成卵孢子越冬。病菌主要分布在表土层内,雨后或湿度大,病菌迅速增多,土温低、湿度大利于发病。防治 (1)采用高畦栽培,避免大水漫灌,大雨后及时排水,结瓜后可将瓜垫起,防止潮湿染病。(2)增加土壤中抗生菌,抑制病原菌生长,减轻受害。(3)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用20%农土斯1000倍液,每隔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果实畸形 成因 水肥控制不当。西葫芦坐瓜初期水肥不足容易形成尖嘴瓜,中期不足容易形成细腰瓜,后期不足容易形成细长歪把瓜。但中期水肥过猛又容易形成大肚瓜;授粉不良,花粉分布不均,使授粉不足的部位呈凹陷状,形成畸形瓜;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光合效率,使制造的营养不足,抑制果实正常发育;西葫芦自身雌花缺憾或双性化形成果实,成为畸形瓜。[3] 矮生 该类型的品种瓜蔓短、节间短,比较早熟。蔓长30~60厘米。第1雌花着生于第3~8节,以后每隔1~2节或每节出现雌花。主要品种有花叶西葫芦、站秧西葫芦、一窝猴西葫芦等。半蔓生 该类型品种节间略长,蔓长在60~100厘米,主蔓第1雌花着生在第8~11节上,为中熟品种。该类型品种大部分为一些地方品种。如山西临沂的花皮西葫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最新育成的半蔓生裸仁西葫芦等。这类型西葫芦的栽培不多见。但随着西葫芦引蔓上架栽培技术的不断改进,半蔓生西葫芦类型在温室种植的比例会增大。蔓生 该类型植株生长势强,节间长,主蔓可达150~400厘米以上,主蔓第1雌花一般出现在第10节以后,属晚熟品种。蔓生西葫芦抗病、耐热性强于矮生类型,但耐寒力弱。其结果部位分散,成熟期不集中,采收期较长,果肉质嫩,纤维少、品质佳,单果重2~2.5千克,总产量较高。适于夏季栽培。主要品种有笨西葫芦、扯秧西葫芦、山西交城的蔓生西葫芦等地方品种。西葫芦中还有珠瓜和搅瓜两个变种。珠瓜生长发育近似南瓜,植株生长势强,株型矮生、直立、开放。果实圆球形,果皮深绿光亮,带灰绿斑点。果实生长发育快,生长期短,花后5~7天单瓜重可达300克。一株同时可结3个商品瓜,每株坐果数和采果数都较多,连续结瓜性能好。栽培上需肥、需水量大。搅瓜是西葫芦的又一变种。我国山东、河北等地均有种植。该品种植株生长势强,叶片小,缺刻深,果实椭圆形,单瓜重0.7~1千克。成熟瓜表皮深黄色、浅黄色,也有底色橙黄,间有深褐色纵条纹的。瓜肉较厚,浅黄色,瓜肉组织呈纤维状。多以老瓜供食,一般将整瓜煮或蒸熟后,横切开,瓜肉用筷子一搅即成粉丝状或海蜇皮状,凉拌即可食用,故称搅瓜。
2. 西葫芦控秧是干啥
西葫芦秧到时候也得剪蔓的
3. 一个西葫芦秧能接几个西葫芦
在西葫芦生长期间,一般是在长出3-9个叶片的时候开始控秧,此时进行控秧的话,它可以很快的恢复生长。但若小苗的生长状态良好,那就可以提前进行,相反生长状态较差的话,就要推迟控秧。在完成西葫芦的控秧工作之后,需要及时的补充水肥,以免植株因为缺乏营养而生长不良
4. 葫芦秧的管理
葫芦秧在管理期间不同经常修剪,发现枯枝,枯叶,黄叶时可及时剪掉,减少养分消耗。此外,最重要的是要打顶产后护理,否则只开雄花,不开雌花,会影响结果。一般主蔓长出六七个真叶的时候就要打顶,只留两个子蔓就行。子蔓长出五六个叶片时也要打顶,这样才可更好的开花,结果。
5. 西葫芦瓜秧
随着植株不断生长,叶片逐渐增多,容易造成田间郁闭,通风透光性差,下部叶片难以见光进行光合作用。特别是深冬季节,棚室内温度低,湿度大,病原菌多,加上下部叶片在喷药、摘瓜等操作后容易受伤折断,容易导致病害发生。因此,西葫芦进行合理摘叶,改善通风透光十分必要。
二、摘叶需要注意啥?
摘叶应视植株的长势而定,长势旺的可以多摘叶,弱的则应少摘,以保证田间通风透光良好为准。为了避免茎秆受伤后难以愈合,建议菜农只去叶不去柄。因叶柄粗、脆,从基部摘除叶片,茎部容易出现大的伤口,不易愈合,叶片则可全部或大部摘除,这样可促使叶柄更快地干枯脱落。此外还需注意,摘除叶片时需要有几个连续的晴天,这样棚室内的环境较为干燥,不易感染病害。摘叶后菜农可喷用链霉素4000倍液或加瑞农600倍液,提前预防病害侵染。
三、疏花如何做多坐瓜?
过多的雌花必须及早疏除,以减少营养竞争,促进坐瓜。疏除雌花数量的多少,应依据瓜秧长势而定。长势弱者应先疏除根瓜,以后再每三节留一雌花;瓜秧长势健壮的可留下根瓜,但应及早采收,以后每二节左右留一雌花。
6. 西葫芦秧是什么样子的
葫芦瓜苗叶片大,叶上有毛刺,叶子的边缘不整齐,叶片叶脉粗大,象枫叶一样。叶片的肉质比较厚,看起来肥大。而黄瓜苗的叶子比较小,叶脉小,叶缘比较整齐,毛刺看起来比较柔软,叶片象个心的形状,叶片的颜色浅绿色,叶片的肉质也比较薄,看起来很细嫩。
7. 葫芦秧是什么
丝瓜秧子就是丝瓜的藤茎、叶。农家称呼为丝瓜秧子,丝瓜秧是农村常见的一种农作物,丝瓜秧的生长速度很快,会长的很长。
丝瓜属葫芦科一年生攀援藤本植物,茎枝粗糙,有棱沟。雌雄花同株,总状花序。果实圆柱状,直或稍弯,表面平滑,有深色纵条纹,成熟后瓜内呈网状纤维。花果期夏秋两季。
8. 西葫芦秧苗
西葫芦需不需要搭架子,要看葫芦将来的用途。用途不一样,种植的方式当然也就不一样。北方播种期在8月中下旬。播期天气较热可直播,播种前底水浇足。以后保持充足水分供应。育苗期间不宜控水。
如种植葫芦,仅仅是为了使用方便的话,那么搭不搭架子都无所谓。种在墙根脚下,葫芦爬头上也可以,反正自己家使用,无所谓葫芦的品相好坏。
种植葫芦,只是为了吃葫芦肉,那就让葫芦随地的攀爬就可以,不必费事去搭架子。
但是搭了架子的葫芦秧苗,顺着杆爬到架子上,长了葫芦以后,就会挂在架子底下。这样长出来的葫芦不受外界的任何干扰,这样才可以长出周正好看的葫芦
9. 西葫芦秧怎么管理
播种育苗。西葫芦大棚秋延后种植,一般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播种,8月中下旬阴雨天较多,要选择地势搞糟、土质肥沃、方便排灌的地块作为苗床。没有种过瓜类的地块,应提前10天施入腐熟的鸡粪,并用多菌灵进行土壤灭菌。一般采用防雨遮阳网覆盖育苗,或在棚内直播两种方式。
苗期管理。直播苗期要结合培土和中耕,及时间苗和补苗。育苗移栽播种后,在苗床上覆盖地膜保湿,出苗后撤除,苗龄20~25天,具有4片真叶时即可定植。
定植。西葫芦定植之前应先整地施肥,每亩施腐熟的有机肥2000~3000公斤,复合肥30~45千克,深翻,然后做成高15~20厘米,宽70厘米的垄。对于直播西葫芦育苗移栽可先定植后浇水。
控温。在定植后温度要控制在25~30℃,缓苗后温度控制在20~25℃,避免幼苗徒长,随着温度降低,夜间要加盖草帘,早上揭开。在生长中后期,要注意保温,覆盖物早揭早盖,减少通风。
肥水。定植缓苗浇一次缓苗水,第一朵雌花开放前要适当控水。从结瓜期开始,每周浇一次水,浇水要在清晨或傍晚进行,遇闷热雨后浇一次小水。扣严膜后尽量减少浇水次数。定植时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4.5~6千克,在第一次收瓜前,每亩追施氮磷钾复合肥10~12千克。
植株调整。可用人工授粉或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保花保果。在第一次收瓜之后,吊蔓并及时抹去侧蔓,对于已经结瓜的侧蔓,要去顶芽,保留2~3片真叶,下部叶片老化,要及时疏叶。8月中下旬播种的西葫芦一般在10月中旬开始采收,当第一瓜重量达到0.3千克时,要及时采收防止坠秧,造成早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