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你知道面筋的起源吗?
面筋是中国广泛食用的绿色食品,由植物蛋白中小麦蛋白~质所制。
面筋的发明者,据说是北宋名相吕夷简。吕夷简是淮南凤台人。晚年的吕夷简思想逐渐变得保守起来,因为极力排斥范仲淹的改革而为官场正直者所不满,遂以衰老多病为由告老还乡。在凤台贺家塘花寺休养期间,除了读书赋诗,游玩山水之外,他还尝试着摆弄一些菜肴,变换花样。
有一天,他见到厨子用面粉和面,忽然来了兴致,揪来一块在手中摆弄,突发奇想将面粉在水中揉洗,竟洗出一团颜色不同于面团的粘性的东西,兴奋之中他又让厨子将其烧制成菜,别有风味。看似平常的很细的面粉之中,竟然还隐藏着这种软绵绵、肉筋筋的东西,于是命名为“面筋”。
从那以后,吕氏面筋诞生并传播开来。八公山一带居民制作面筋已成为风习,几乎家家会做。
二、面筋是怎么形成的?
面粉本身不含面筋。面粉所含的是加水时能形成面筋的两种蛋白质(麦谷蛋白和麦醇蛋白)。除水以外,面筋需要混合,以形成一种强大连续的网络结构。
总体来说,面筋会因混合变得强劲而富有弹性。面筋的强度,也称为韧性,据认为大部分来自麦谷蛋白,而面筋的延展性则由麦醇蛋白提供。麦谷蛋白也为面筋提供弹性,即面筋受拉伸或压缩后的反弹能力。
面筋的组成和结构使其具有独特性质,科学家将这种独特性描述为粘弹性。粘弹性是材料拉伸和容易变形的能力,它既包含了黏稠液体那种不会破裂的性能,又有弹簧或橡胶那种能部分弹回到其原始形状的性能。黏弹性产品可以认为是由部分液体、部分固体构成的产品。很少有食品能像面团面筋那样清楚地显示这种双重性质。这就是为什么不用小麦面粉很难制作面包的原因。
三、面筋是如何形成的?
有一个说法:面包制作过程中,正确的发酵影响了面包质量的90%。对此我深不
以为然。在我看来,面团的搅拌与面团的发酵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时影响着
面包的成败。
注意了!对面包搅拌重要性的理解,有助于你制作出成功的面包!
搅拌,就是我们俗称的“揉面”,它的目的是使面筋形成,为了帮助大家理
解这个概念,我必须说一下面筋形成过程以及它在面包制作中所起的作用:
面筋是小麦蛋白质构成的致密、网状、充满弹性的结构。面粉加水以后,通
过不断的搅拌,面粉中的蛋白质会渐渐聚集起来,形成面筋。搅拌的越久,面筋
形成越多。而面筋可以包裹住酵母发酵产生的空气,形成无数微小的气孔,经过
烤焙以后,蛋白质凝固,形成坚固的组织,支撑起面包的结构。
所以,面筋的多少决定了面包的组织是否够细腻。面筋少,则组织粗糙,气
只有高含量的蛋白质,才能形成足够多的面筋。
要强调的是:只有小麦蛋白可以形成面筋,这是小麦蛋白的特性。其他任何
蛋白质都没有这种性质。所以,只有小麦粉有可能做出松软的面包。其他黑麦粉、
燕麦粉、杂粮粉等等,都无法形成面筋,它们必须与小麦粉混合以后,才可以做
出面包。有些烘焙师会使用100%的黑麦粉制作面包,但这种面包质地会十分密
实,因为没有面筋的产生,无法形成细腻的组织。(有TX 曾经问:我往中筋面
粉里加点蛋白质,它会不会变成高筋面粉?现在你应该明白了:除非加入小麦蛋
白,加入其他诸如大豆蛋白牛奶蛋白等任何蛋白质,都不会对面筋的含量产生影响。)
四、不停的揉面,面会变成面筋吗?
面筋是小麦蛋白质构成的致密、网状、充满弹性的结构。面粉加水以后,通过不断的搅拌,面粉中的蛋白质会渐渐聚集起来,形成面筋。搅拌的越久,面筋形成越多。而面筋可以包裹住酵母发酵产生的空气,形成无数微小的气孔,经过烤焙以后,蛋白质凝固,形成坚固的组织,支撑起面包的结构。
所以,面筋的多少决定了面包的组织是否够细腻。面筋少,则组织粗糙,气孔大;面筋多,则组织细腻,气孔小。这也是为什么做面包要用高筋面粉的原因,只有高含量的蛋白质,才能形成足够多的面筋。
通过不停的揉面,面筋的强度逐渐增加,可以形成一层薄膜。取一小块面团,用手抻开,当面团能够形成透光的薄膜,但是薄膜强度一般,用手捅破后,破口边缘呈不规则的形状,此时的面团为扩展阶段。继续揉面,到面团能形成坚韧的很薄的薄膜,用手捅不易破裂,即使捅破后破口因为张力也会呈现光滑的圆圈形。这个时候的面团就达到了完全阶段。关于什么样的面包需要揉到怎样的阶段,每个方子中都会有说明,根据方子进行操作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