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莜面扣姥姥图片
莜面栲栳栳一般的蒸十分钟左右就能够蒸熟了,还要看,蒸箱的密封情况和,蒸箱的温度,然后要等开锅以后再蒸十分钟就能够熟了
2. 莜面窝窝栲姥姥
栲栳栳”也叫“莜面窝窝”。是山西高寒地区尤其是忻州地区用莜面精工细作的一种面食。,也是山西十大面食之一。因其外形象“栲栳”而得名。“栲栳”是指用柳条编成,外形像斗的容器,也叫“笆斗”,是农家专门用来打水或装东西的一种器具。用莜面做成的栲栳栳,不仅美味,还特别顶饱,正如俗话说“四十里莜面,三十里糕,二十里荞麦面饿断腰。”意思是,吃了莜面能走四十里路,而吃荞麦面只能走二十里路,由此可见,莜面是很顶饱的一种食材。
隋末唐初,民间相传,唐国公李渊被贬太原留守,携家眷途经灵空山古刹盘谷寺,老方丈特制了这种莜面食品以款待。李渊问: “手端何物?”老方丈答: “栲栳栳”栲是植物的泛称,栲栳指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盛物器具。那么当时方丈是以手端的小笼屉作答了。后来李渊当了皇帝,便派老方丈到五台山当住持。老方丈带领众僧赴任,路过静乐县,看莜麦初收, 便把莜面栲栳栳制法传给当地。随着时间的推移,朝代的更替,袁焕的子子孙孙为躲避战争一大部分迁徙到了大同的天镇,随后又迁到了张家口的张北县,日久这种民间美食传遍了山西、陕西、内蒙、河北等地,成为山区人民的家常美食,现如今袁焕的第二十二代传人袁博已定居在张北县二泉井村,还保存着“莜麦”传统的加工,制作方法。是属于全人类的“民间文化”,来自唐朝的“味道”
3. 莜面烤姥姥
将攸面加温水用力搓成一个匀称的面糊。
2、以后用刀将揉好的面糊切割成好几个一厘米的小厚条形。
3、随后所有切切丁,用手将切切丁的攸面轻按住向前推,所有推成正方形的小面片。
4、在随后是用自身的无名指,将推成面片的攸面一个一个的卷起来
5、把卷好的莜面栲栳栳要立着放到菜盘中。
6、最终将所有卷好的莜面栲栳栳一并放到锅选用火灾蒸5-7分鐘就可以。
4. 莜面姥姥的做法
山西面食品种多、花样多也是人们爱食面的一个原因。即使是一般家庭主妇都能用小麦粉、高梁面、豆面、荞面、莜面做成几十种面食,象刀削面、拉面、揪疙瘩、推窝窝、灌肠等等。如果是到了厨师手里,更是花样翻新,有据可查的面食,在山西就有280种之多。可以这样讲,如果你想品尝一下山西的面食,一天三换样,三个月都不会重样。
“蒸的方面,除了蒸白面以外,还可以蒸莜面、荞面,特别是莜面靠栳栳,还有拨烂子;煮的方面有拉面、削面、刀拨面、剔尖,当然还有握流流、揪片、切疙瘩等一些煮的东西,煎炸方面有糊汤饼、烙饼、煎饺、生煎包子,这些是人们非常欢迎的,至于烤的东西就更多了,有烧饼、发面饼等等。焖炒类就更丰富了。”
由于煮制面食品种极为丰富,而且制作起来方便简单,又可以连汤带菜一块吃,方便还实惠,因此流传广泛。山西人如果哪一天没有吃一餐面,似乎这一天就没有吃饱过。
山西人的日常面食从熟制方法上可以分为蒸、煮、煎、烤、炸、焖等几大类。
看见山西的面食菜单:削面、剔尖、擦尖、抿尖、河捞、猫耳朵、栲栳……您是不是觉得有点发蒙呢。
咱们就从最著名的削面说起,现在在各地流传比较广的是大同刀削面,因为制作比较容易,而且汤和浇头不错,容易推广并打开市场。其实,最地道的大同刀削面,烧肉、卤蛋和豆腐干是削面的搭档,到了其他地方,西红柿酱、小炒肉或者当地酸菜都是常见的浇头,各种口味的炒刀削面也比较常见。刀削面做得好,长短粗细薄厚都匀称,入口有嚼劲,吃起来非常有满足感。
除了削面,山西还有剪刀面,将工具从刀换成了剪刀,剪成两头细形似鱼的样子,所以也叫剪鱼子。做剪刀面,和略硬的面,醒面之后剪入锅中,熟练的剪面师傅,手法令人目不暇接。在太原地区,还有龙须面,做好的龙须面面细如法,龙须面在做寿和聚会时来上一碗,寓意非常吉祥。即使是西北有名的拉面,在山西也能找到同款,山西拉面吃法多样,蒸、煮、烙、炒各有风味,欣赏山西师傅拉面也是享受,面条变魔术一般幻化成型,非常漂亮。
5. 莜面考姥姥图片
莜面栲栳栳是山西晋北地区的面食,当然河北北部张家口地区也有。
6. 莜面靠姥姥蘸酱
一、食材:
1、主料:莜麦面400g;开水450g;羊肉150g。
2、辅料:植物油1茶匙;盐1茶匙;生抽2茶匙;胡椒粉1/4茶匙;料酒1茶匙;白糖1茶匙;陈醋2汤匙;酱油2茶匙;香油2茶匙;大蒜5g;生姜5g;香葱5g;味精1/4茶匙;洋葱50g;土豆50g;胡萝卜50g。
二、步骤:
1、莜面放入盆中,用滚烫的开水,边倒边搅拌。
2、搅拌成许多小面团。稍微晾一下。
3、和成团,软硬和饺子面差不多就行。
4、搓成直径2厘米的条。
5、揪一个小面团,大约5克左右。
6、用手的大鱼际按住往前推。
7、推出大约8厘米长的面片。
8、用食指和中指夹住。
9、往里一甩,顺势捏一下。
10、立着摆好。 一个栲栳栳就做好了。
11、把羊肉、洋葱切丁,胡萝卜和土豆去皮后切丁,生姜切丝。大蒜切碎放入小碗中,加酱油、陈醋、香油调成味汁。
12、起油锅,先放入生姜和洋葱爆香。再放入羊肉翻炒至变色,烹入料酒和生抽。
13、放入胡萝卜和土豆丁略炒。加入盐、白糖、胡椒粉和少许的水大火煮开,转小火煮4-5分钟。
14、将栲栳栳盛在碗里,浇入卤汁撒上香菜末即可食用。
7. 莜面擦擦图片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蒸汽烹饪的国家,这种看似简单原始却鲜美健康的食物烹饪方式,一直贯穿于华夏农耕文明的全过程。
1 .
距今约4000年前,炎黄部族的先祖从水煮食物的原理中发现蒸汽可使食物变熟,相对于其他烹饪方式,更能保持食物营养和原汁原味。
从此,有别于烧烤煎炸的油腻和炖煮焖烩的混沌,蒸菜带来的鲜、香、嫩、滑滋味,世世代代抚慰着国人的舌尖味蕾。
中国北方降水少,气温低,耕地多为旱地,适合喜干耐寒的小麦生长。作为面食地区,蒸这种烹饪手法多用制作主食和糕饼。
除了日常大众熟悉的馒头、包子、花卷之外,还有米糕、烧麦、花馍、莜面窝窝……都是蒸食的主要对象。
西安和关中地区特有的传统风味小吃甑糕,则是用糯米、红枣或蜜枣、红豆,置于铁甑上蒸制而成。
中国南方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多以水稻田为主,原住民多用木甑或竹甑来蒸食米饭,现在贵州、四川、云南、湖北等地的乡村仍在广泛使用。
2 .
中国各地方菜系里几乎都有蒸菜,蒸菜不仅用于祭祀祖先、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等红白大事,更多应用于日常饮食。
流传至今的诸多民间蒸食,尤其是各类杂粮蒸时蔬,往往都带有过去艰辛的时代烙印。
每逢灾荒饥馑,百姓常用面或米糊裹着野菜蒸食,既能饱腹,还算口可,粮食又能吃得更久。
入春的荠菜、蒿棵、榆钱、槐花;夏天的灰灰菜、萝卜缨子、长豆角,秋季的芹菜叶、红薯叶;还有冬天的萝卜丝,都曾经是应季应景的蒸菜主角。
陕甘一带鲜香洋溢的“洋芋擦擦”,是将土豆切成稍粗的丝,再拌以干面粉上屉蒸熟,是当地妇孺皆知的知名小吃。
“野菜馄饨似肉香,秧芽搭饼甜豆浆。炒豆酥香儿叫娘,香辣蒸菜真难忘。”这首鲁南童谣会勾起不少人的故乡情思。
江南丘陵或平原地区则多产芋艿,蒸熟后给人香、柔、滑、糯的美妙享受,不仅是饥荒年景的救命粮,也属于劳作之余的上等食物。
3 .
经过漫长岁月的磨砺与积淀,蒸菜在中国演变出无穷的花式与花样:清蒸 | 粉蒸 | 旱蒸 | 扣蒸 | 包蒸 | 酿蒸 | 汽蒸。
从地域划分,在蒸菜的谱系传承与流派演义中,影响力最大的当属蜀、楚、吴、粤四大地区。
8. 正宗山西莜面栲姥姥
莜面比较散不容易成团,所以要用滚开的水和面,增加它的粘性,莜面粉中倒入热水用筷子搅拌成絮状。等不烫手的时候用手将面絮揉成光滑的面团,热水烫后也不容易成团要有耐心,揉光滑后盖好,或用保鲜膜弄好后放置20分钟左右即可以做了。莜属于内蒙古和山西寒冷地区的特产,它是中华美食中唯一的三熟食品,一曰炒熟,二曰烫熟,三曰蒸熟。且吃法新鲜多样。由于它营养价值很高,具有降胆固醇,降糖减肥,改造血液循环等功效,被大家称之为健康食品,深受人们的喜爱。
9. 莜面栲栳姥的做法大全
莜面用热水和面,静置30分钟,搓成细条,上笼蒸10分钟即可。放凉后,用手一抖就松开了。
调料可以是西红柿酱。可以是是醋调和,也可以是辣椒酱。全看各人家的手艺,调料好,才真能体现出莜面的好。也可以用豆芽,或者包菜丝,炒着吃,如果放点泡椒更好。
当然,不愿意做莜面鱼鱼,还可以有名的莜面栲栳栳,家庭做法,要用滚烫的热水和面,然后揪起一团莜面,放在干净的菜刀背上用手推成薄片,在从一头揪起,用手卷成一个圈,立在蒸笼里即可,这个上笼蒸的时间要短,我们这里是黄土高原,5分钟大火即可,如果是平原,因为气压高,可能蒸的时间更短。自己可以做实验。莜面栲栳栳一般是蘸调料吃。也是非常有特色的面食。
还有一种做法是:揪一块莜面,夹在大拇指和食指之间,大拇指不动,食指不停的往上推莜面,最后形成一个海螺形状的莜面,也是很好看的。也是蒸熟后蘸调料吃。
莜面用热水和成面团,搓成一个个莜面鱼鱼,把莜面鱼鱼放到高粱杆做的篦子上,用刀搓一下, 就成为螺丝莜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