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名小吃:
1.柳林“煎饼”大家推出柳林煎饼。柳林煎饼薄薄一层,坚韧有嚼头,在煎饼内抹上香而微辣的辣椒酱,再卷点黄瓜丝,加点红萝卜丝,吃了就上瘾。这煎饼不同于我们平日所吃的煎饼。它相当薄,制作需要过硬的技术;韧性强;辣椒味道与众不同,香味逼人。每天晚上,煎饼人推着小车伫立在街口,不停地将面糊放在炉上,不停的翻转,一两分钟就好,薄薄的一层,表层摸点辣椒油,我们的辣椒很特别的,色香味俱全!
2.柳林“油茶”想必大家也都喝过油茶,我觉得我们柳林的油茶特别有味,用米面、莜面炒熟,加荆芥五香调料,入锅熬成浅咖啡色糊状,加入葱花、板油渣、五香豆,食之香暖入味,是天寒时的方便饮食。冬天一碗下肚,暖肚有香嘴!
3.柳林“豆腐脑”色白而嫩。是极流行的早点小吃。 豆腐脑:又叫老豆腐,系用糖饧起色,加火烧开后,加入湿粉芡,放入泡好的油粉丝,加豆腐脑适量,葱盐椒调味。其色泽金红透亮,质微稠,舀入碗中再加入海米、海带丝、金针、韭菜丁、胡椒粉,淋点芝麻香油,浓香无比, 豆腐脑泡食饼馍或加油条是柳林人喜爱的早餐。
4.柳林“小米捞饭”等锅里的水开了,就把小米倒进锅里,和熬稀粥一样,只是火候要掌握控制好,火太小,熬不出小米的香味,火太大,就把米给熬烂了,要把米熬至七八成熟左右,用笊篱从锅里捞出来。这就是捞饭的制作过程。
5.柳林“搓鱼”制法: (1)将莜面放入盆内,水烧开后立即倒入莜面中,莜面烫熟,用小擀杖搅匀,手蘸凉水将面揉光,用湿洁布盖住防止面晾凉。 (2)左手执一块面团,右手掐下指头肚大小的面块,搓成长条,放在特制的搓鱼板上,右手用小铁铲将面搓成带纹的面鱼,直至将面团搓完。 (3)将搓好的面鱼,放入笼屉内,用旺火蒸10分钟左右即成,下笼后稍凉即可食用。 特点:面香筋韧,形如螺丝。(注)蒸的时间不可过长,否则面鱼将软塌粘成疙瘩,凉吃可拌各种汁料,热吃可浇羊肉臊子、羊肉酸菜卤,炒着吃可用酸菜、豆菜、韭菜焖炒。做法很有讲究,火候要到,料要适当!
6.柳林“八姑”(拔姑)这是“八姑”的历史:传在唐朝贞观年间,八百里秦川天旱三年,颗粒不收,于是皇上李世民下旨百姓向绵山求雨,果然大雨倾盆而下,救活了庄稼,为此李世民特带领满朝文武赴绵山朝圣,随同前往的还有他的叔妹世姑。岂料世姑到达绵山后即拜五龙圣母为师,不愿再返长安。一日,她为一老婆婆做饭,但她自幼生长在皇宫,哪会做饭呢?所以和面时,面干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终久和成了稀面,实在无法下锅。于是顺手拿了一只筷子向锅里拨面,但是怎么拨也拨不断,结果便拨成了长面,老婆婆吃饭时,顺口问了一声:“孩子,这叫什么?”可是世姑却因心慌将“这”字误听为“你”字,此时她已身入空门,不愿再说真名,只好将乳名说了出来:“叫八姑”。从此,便有了“八姑”这种面食。 做法 先用面、温水5∶3的比例和好面,然后不断加水,不断揣面,直至水面适中后,再用湿布盖在面上,约醒放半小时置于碗内或盘中,下锅的时候左手端碗,右手用削尖的筷子沿碗边向沸锅中拨出,煮好后捞出,浇上浇头即可。很有嚼头!
7.柳林“揪片”把面和好后擀成大片,用刀切成一寸多宽的条,再把切好的面条用手一片一片地揪入开水里煮熟,做法有点像烩面也;是配上各种浇头食用。特点是面片滑嫩,容易入口。 揪片又称掐疙瘩,是民间的一种家常面。但不能用来待客,因为柳林人认为揪片摔摔打打,对客人不尊敬。 做法 先用面、水2∶1的比例和好面(水温为夏凉,春、秋、冬温),盖湿布稍醒。把面团揪成若干小面团,用拇指和食指将面团掐薄,揪成指甲盖大小的片。为使揪片不粘锅,不粘手,可蘸少许清水或食油。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