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关杨玉环好的故事?

278 2023-11-16 05:32

这好的故事要怎么看了,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可能我觉得好的故事,别人依然认为这是宫闱中的肮脏事。

比如说杨玉环干预朝政,将杨国忠这样的奸臣引入朝堂;然后和安禄山这样的反贼有着不清不楚的关系,给李隆基戴绿帽子;而他原来是李隆基儿子李瑁的媳妇,后来不明不白地就和他公公不清不楚……

归根结底就是两点:杨玉环狐媚乱国;李隆基晚年昏庸无能,贪图享乐。

嗯,小时候读历史还有忠奸善恶的想法。后来大了就觉得,读成这样毫无意义。没有历史背景就随便评价一个人好坏这和读小说,看肥皂剧有啥区别。现在读史总想从其中找到“不得已”三个字。

————————————————————————————

话题转回来,还是说杨玉环。当然说到杨玉环必须说一说李隆基此人,毕竟骂杨玉环归根结底还是要说到李隆基。

首先要说明李隆基是什么样的人。都说李隆基早年开创了开元盛世,到了天宝年间时李隆基就耽于享乐,任用奸佞,最终导致渔阳鼙鼓动地来。

然而李隆基永远都是一位杰出的帝王,晚年生活奢华起来也只是国家富起来之后都会有的想法。凭什么“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李隆基自己就不能享受这样的红利呢?

李隆基一生都想的是建功立业,开疆拓土,继续李世民,李治两代人的事业。只不过从武则天晚年到开元前几年,唐朝政治纷乱,中央的权威受到很严重威胁,所以不得不休止兵戈十几年。

等到这十几年一过李隆基便重新想到开疆拓土。但说到开疆拓土就绕不开两样东西:人,钱。

人包括将领和士兵,钱就是中央的府库。

人这方面先暂且不提,恐怕这一篇回答篇幅不够,但就稍微说一点:唐朝早年施行的府兵制早在武则天时期就濒临崩溃,开元时期已经抽调不出一个府兵了。所以所谓的开元贤臣张说就建议废除府兵制,开始募兵。

这一建议是史学中公认直接导致唐朝后期的财政制度的变化和藩镇割据的根源。

因为募兵制的施行,就必然导致中央要拨付财政来招募士兵,可是唐朝的中央财政本来就不是很好,李世民还设立过“捉钱令史”来替地方政府和各级中央部门筹措办公经费。地方政府的经费不健全,中央财政也不会好到哪里。

于是李隆基就想到如何筹措资金来应付募兵制,唐朝疆土这么大,即使守备也需要不少的士兵,更何况李隆基还有一颗开疆拓土的雄心。

于是三个人就进入了李隆基的政府之中: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

看到了吧,三个天宝年间最大的乱臣贼子就此进入大家的视野之中。这三个人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替李隆基弄到钱。

而安禄山的作用是这三个人之中最大的,因为他不但能弄到钱,还有军事才能。这样安禄山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这三镇在地图上标记一下你就明白了,安禄山就是唐朝北大门的看门狗。

而杨国忠则被封为剑南节度使,李隆基是想依靠他搞定西南。只不过杨国忠搞钱是高手,打仗就是菜鸟。但无论如何仗打败了募集士兵再打就是,钱是最关键的。

同时李隆基还对西北用兵,开始打开西北的局面。

看明白李隆基的逻辑之后再回过来看天宝时期的局势:后人认为的奸臣在当时看来就是忠臣良将,后人认为的毒药在当时看来就是药到病除的良药。

——————————————————————————————

再回过头来看杨玉环你就明白了,杨国忠上位是依靠自己的能力,和杨玉环没有关系。否则一个啥都不会的弱鸡废物,就靠裙带关系在李隆基弄个像李白一样的翰林待诏的弄臣职位还可以,要得到宰相的位置根本不可能。

而安禄山上位更是和杨玉环没有一毛钱关系,人家凭本事上的位,关你杨玉环屁事。

当然说起杨玉环和安禄山的关系最主要的就是这么一件事:就是杨玉环对安禄山洗三。

“天宝十年春,正月,禄山生日,上及贵妃赐衣服、宝器、酒馔甚厚。后三日,召禄山入禁中,贵妃以锦绣为大襁褓,裹禄山,使宫人以彩舆舁之。上闻后宫喧笑,问其故,左右以贵妃三日洗禄儿对。上自往观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复厚赐禄山,尽欢而罢。自是禄山出入宫掖不禁,或与贵妃对食,或通宵不出,颇有丑声闻于外,上亦不疑也。”

有没有觉得这和当年韦后和武三思赌博,李显在旁边帮他们算账一样荒唐么?

李显被人骂成傻子,李隆基这时候听任后宫做出这样的事就算不是傻子也是年老昏聩了。

其实这是杨玉环在替李隆基收服安禄山,洗三礼仪大家自行百度,我就不多说。这其实就在和安禄山确认母子关系。

而这也就变相地让李隆基做了安禄山的爹。朝堂之上毕竟还是君臣关系,皇帝也不是五代十国的那些节度使起家的皇帝那样收一大堆干儿子,李隆基这招看似荒唐其实就是以符合朝堂规矩的同时和安禄山确立父子关系。

李隆基为啥要这么做?就是因为安禄山在李隆基的整个国家棋盘上的干系重大,李隆基要给安禄山以最大的心理保障,让他安安心心地替他看住唐朝的北大门。

你看杨玉环其实就是一个善解人意的解语花和贴心人,她在替李隆基操持着他干不了的一些事情。

当然后来爆发安史之乱,这种宫闱之事就变成李隆基君臣的一笔烂事来解释唐朝怎么衰弱的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