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爆鸡丁是那个地方的菜系 口味是什么味的

134 2023-10-28 20:42

一、宫爆鸡丁是那个地方的菜系 口味是什么味的

这位网友:你很想吃宫爆鸡丁吗?我来教你怎么做吧!

这菜是正宗四川的川菜系。其味道是:麻辣、酸甜、咸鲜,好好吃哟!

宫爆鸡丁的做法:

主料:鸡胸肉200克。

配料:花生米50克。

调料:酱油10克,料酒3克,醋4克,盐2克,味精1.5克,白糖10克,辣椒25克,花椒10克,

淀粉3克,鸡蛋1个,葱5克,姜3克,蒜2克,油50克。

制作方法:

① 将鸡胸肉斜切成长1.5厘米的菱形丁,加入酱油2克、料酒1克、盐0.5克、味精0.5克、淀粉1克、

鸡蛋1个,搅拌均匀,使鸡丁均匀地上一层浆。

② 葱、姜切片,蒜顺其心长方向切片,放入碗中,加入酱油、料酒、醋、盐、味精、白糖、淀粉,调成碗汁。

③ 花生米用开水略泡,去皮,放入五六成热油中炸熟,仍要保持其为白色,不可炸成黄色。

④ 炒锅上火,将花椒、辣椒放入,炸至花椒黑、辣椒紫时,将鸡丁放入煸炒,至鸡丁成熟后,将对好的碗汁放入,迅速翻炒,使汁均匀挂在原料表面。再将炸好的花生米倒入翻炒几下,即可装盘。

说明:

此菜为四川风味,麻辣、酸甜、咸鲜,色泽丰富。如不喜食辣,可减少辣椒和花椒的用量;也可在炸过花椒、辣椒之后,将其从锅中取出,只用辣油炒鸡丁,炒好后装入盘中,再将辣椒放入,既可丰富菜肴色彩,也可供人食用。

二、宫保鸡丁这个名字的由来是什么?

宫保鸡丁”是一款历史悠久的四川名菜,于清代光绪年间由四川总督丁宝桢府中首创。丁宝桢原籍贵州,清咸丰进士,曾任山东巡抚,后任四川总督。他一直很喜欢食用辣子与猪肉、鸡肉爆炒的菜肴。

调任四川总督后,每遇宴客,他都让厨师用花生仁和嫩鸡肉制作炒鸡丁,肉嫩味美,很受客人欢迎。后来由于他戍边御敌有功被朝廷封为“太子少保”,人称“丁宫保”,其家厨烹制的炒鸡丁,也被称为“宫保鸡丁”,闻名省内,并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至清末民初,随着川菜走向全国各大城市,“宫保鸡丁”也闻名全国及海外,成为四川菜中最著名的一款特色菜肴。

三、"宫爆鸡丁"这道菜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宫爆鸡丁又叫宫保鸡丁,是用白嫩的小公鸡的鸡脯肉和花生制作而成,制作方法属于武火爆炒。本菜式历史悠久,但有一个极为特殊的地方是:该菜式分属菜系说法不一,山东人说是鲁菜,四川人说是川菜,北京人说是宫廷菜,而贵州人则说是贵州的地方菜。

我国著名的八大菜系,基本上囊括了各种名菜,每一种菜式大多都自然的归属与某一菜系。怎么这“宫爆鸡丁”就成了“八不靠”了呢?这得从此菜的“首创”者丁宝桢说起。

丁宝桢原籍贵州平远,是清咸丰三年进士,历任山东巡抚、四川总督。丁宝桢对烹调十分讲究,在山东为官期间,曾调用厨师达数十名。每逢有家宴,必上自己做的肉嫩味美的花生炒鸡丁款待客人,很受客人们的欢迎和赞赏。

不久,这道菜便进入了清宫,成为宫廷菜系中的一道佳肴。清朝总督是地方的最高长官,对总督的尊称叫“宫保”,由于“首创者”丁宝桢是“宫保”官衔,所以这道菜被称为“宫保鸡丁”,并很快成为广大食客百食不厌的珍馔佳肴,后经厨师们的不断改进创新,成为享誉全国的名菜。

川派宫保鸡丁

因此,山东人说,这道菜是丁宝桢任山东巡抚时发明并开始流行的,应该是“鲁菜”;而四川人说,是丁宝桢任四川总督时成名的,要不怎么叫“宫保”?而北京人说,既然进入宫廷宴会,当然是宫廷菜系,贵州人则说:什么呀?这是丁宝桢回家乡省亲,亲朋好友为其洗尘接风,做了些菜招待他。其中有一嫩青椒炒鸡丁颇受丁的喜爱,他便问这菜的名称。有人为了讨好他便说:此菜专为宫保大人所作,当以“宫宝鸡”命名——地道的贵州菜呢。京派宫保鸡丁

一道菜,引发这么多说法,还没有确切的“归属”,这在菜式中也算一段佳话了。不管怎么说,时至今日,济南的大小饭店,只要是打着“鲁菜”旗号的厨师没有不会这道名菜的。

这道菜的来源跟清代的四川总督丁宝桢有关。他曾被授予“少保”(太子辅导者)的头衔,“少保”也称“宫保”。

相传,丁宝桢在贵州时曾爱吃糍耙辣椒加花生仁炒鸡丁。调任山东巡抚期间,其家厨在丁的指导下,用山东爆炒方法制成。调任四川任总督后,丁府烹制的炒鸡丁更为考究,并常用此菜宴请宾客,因此被称为“宫保鸡丁”。

如今有贵州风味、山东风味和四川风味三种同名的“宫保鸡丁”,但以四川风味的最著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